6月16-19日,北卡罗莱纳大学刘述斌教授等在我院新楼117教室开展了为期4天的高级计算化学(Advanced Computational Chemistry)讲座。此次讲座不仅吸引了我院相关专业的部分师生和退休老师参会,还吸引了湖南省部分高校与计算专业相关的师生来长沙参会,讲座报告会由我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马铭教授主持。
计算化学作为理论化学学科的一个分支已经有长足的发展,与实验化学并齐作为化学的车轮推动着整个基础化学学科的发展,兼任我院讲座教授的刘述斌教授以计算化学的历史、现在以及发展带领师生们进入了计算化学的大门,讲座以讲授和上机操作并行的方式进行。讲座的第1天介绍了Gaussian 和GaussView入门,带领师生们熟悉该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第2天系统介绍了计算化学的四大计算方法,即从头计算(Ab initio),密度泛函理论(DFT),半经验理论(Semi-empirical),量子力学/分子力学相结合的方法(QM/MM),讲座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展示计算化学的实用性。第3天系统介绍了各种谱图的计算(IR,Raman,NMR,UVvis、Fluorescence)与归属,化学成键分析(NBO),反应过渡态(TST)模拟,外场和溶剂效应的处理以及福井函数(Fukui function)等的应用。讲座的第4天邀请了Multiwfn软件开发者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卢天为师生带来波函数分析软件的常见的使用技巧及其在化学实验结果分析上应用。
讲座期间师生之间交流活跃,在会人员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同时刘述斌教授鼓励大家要将计
算化学和自己所做的科研相结合为自己的实验化学增光添彩。最后,刘述斌教授还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在计算化学领域研究30多年的教学和科研经验以及心得体会。讲座结束后,刘述斌教授与在会的部分师生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刘述斌教授有近30年的理论化学和计算化学教学和科研经历,担任70余种国际国内专业杂志评审和《物理化学学报》杂志编委,获得过多个奖项;主持和参加过多项科研项目。其主要研究兴趣是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和密度泛函活性理论(DensityFunctional Reactivity Theory)的理论和方法发展及其在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